健康养生
一站式服务
当前位置:首页 > 热点>正文

沪苏浙皖新能源车产能占全国三分之一

发布时间:2025-08-21 05:45来源:千龙网阅读量:13328   

长三角三省一市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,GDP合计占全国24.8%

沪苏浙皖新能源车产能占全国三分之一

长三角三省一市上半年经济数据已全部出炉,沪苏浙皖经济总量分别达到6.7万亿元、4.5万亿元、2.62万亿元、2.57万亿元,增速分别为5.7%、5.8%、5.1%和5.6%,四地GDP合计占全国24.8%。

服务业继续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主引擎之一,上半年占比GDP比重首次超六成。其中,上海金融与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贡献GDP增长超六成,江苏互联网与软件业营收增长超14%。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,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产值增长9.1%,苏浙工业机器人产量增幅双双超过85%。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73.09万辆居全国首位,长三角汽车产量占全国28%,并贡献全国34.6%的新能源车产能。

民营经济动能持续释放,江苏民企实现规上工业企业77.2%的利润贡献率,浙江、安徽民企外贸占比均超50%,政策赋能与法治化保障体系正加快激发内生动力。

上半年,长三角区域经济结构发生了何种变化?各省份如何分工协同,持续培育创新动能?民营经济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?新京报记者梳理各地区经济数据,解码长三角如何在结构升级中持续拓展增长动能。 新京报制图 任婉晴 许英剑

长三角服务业占GDP比重首超六成

2025年上半年,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达16.39万亿元,其中浙江增速最快,达到5.8%。

从产业结构来看,长三角正加速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转型。今年上半年,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60%。除安徽外,其余三地服务业增速均跑赢GDP增速,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。

以信息技术和软件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产业,持续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。

新能源车产能占全国三分之一

上半年,长三角工业延续强势增长,制造业新动能持续集聚。高技术制造业成为重点发展领域,四地上半年均实现双位数增长。数据显示,长三角上半年汽车制造业表现突出,三省一市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超过10%。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明显,上半年产量占全国34.6%。安徽超越广东成为汽车产量全国第一省,2025年上半年产量达149.95万辆。

除汽车领域外,长三角优势产业如造船、大飞机等也对机器人产业形成强辐射效应。今年前7个月,长三角工业机器人出口额20.5亿元,同比增长26.6%,占全国50.8%。区域核心省份表现突出,浙江、安徽产量分别增长85.7%、93.3%,远超全国均值,杭州、合肥等城市增速突破100%,分别达1.25倍和5.67倍。

为应对房地产下行压力,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基建、工业投资出现明显增长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普遍高水平增长,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分别同比增长17.9%、6.9%、13.0%、7.3%。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升级,上海工业投资增速近20%,达到19.8%,浙江同业增速也达到10.3%。

长三角三省一市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,GDP合计占全国24.8%

沪苏浙皖新能源车产能占全国三分之一

长三角三省一市上半年经济数据已全部出炉,沪苏浙皖经济总量分别达到6.7万亿元、4.5万亿元、2.62万亿元、2.57万亿元,增速分别为5.7%、5.8%、5.1%和5.6%,四地GDP合计占全国24.8%。

服务业继续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主引擎之一,上半年占比GDP比重首次超六成。其中,上海金融与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贡献GDP增长超六成,江苏互联网与软件业营收增长超14%。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,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产值增长9.1%,苏浙工业机器人产量增幅双双超过85%。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73.09万辆居全国首位,长三角汽车产量占全国28%,并贡献全国34.6%的新能源车产能。

民营经济动能持续释放,江苏民企实现规上工业企业77.2%的利润贡献率,浙江、安徽民企外贸占比均超50%,政策赋能与法治化保障体系正加快激发内生动力。

上半年,长三角区域经济结构发生了何种变化?各省份如何分工协同,持续培育创新动能?民营经济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?新京报记者梳理各地区经济数据,解码长三角如何在结构升级中持续拓展增长动能。 新京报制图 任婉晴 许英剑

长三角服务业占GDP比重首超六成

2025年上半年,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达16.39万亿元,其中浙江增速最快,达到5.8%。

从产业结构来看,长三角正加速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转型。今年上半年,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60%。除安徽外,其余三地服务业增速均跑赢GDP增速,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。

以信息技术和软件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产业,持续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。

新能源车产能占全国三分之一

上半年,长三角工业延续强势增长,制造业新动能持续集聚。高技术制造业成为重点发展领域,四地上半年均实现双位数增长。数据显示,长三角上半年汽车制造业表现突出,三省一市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超过10%。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明显,上半年产量占全国34.6%。安徽超越广东成为汽车产量全国第一省,2025年上半年产量达149.95万辆。

除汽车领域外,长三角优势产业如造船、大飞机等也对机器人产业形成强辐射效应。今年前7个月,长三角工业机器人出口额20.5亿元,同比增长26.6%,占全国50.8%。区域核心省份表现突出,浙江、安徽产量分别增长85.7%、93.3%,远超全国均值,杭州、合肥等城市增速突破100%,分别达1.25倍和5.67倍。

为应对房地产下行压力,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基建、工业投资出现明显增长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普遍高水平增长,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分别同比增长17.9%、6.9%、13.0%、7.3%。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升级,上海工业投资增速近20%,达到19.8%,浙江同业增速也达到10.3%。
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