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12楼露台向外眺望,东海之滨延绵的海岸线上,身长数百米的国际集装箱巨轮静静停靠,高耸桥吊起起落落,货物装卸井然有序。日前,记者随高质量发展中国行middot;从妈祖到MAZU全民早期预警中国实践主题报道组走进这一全球第一大港,揭秘其破风而行的硬核秘诀。

港区风力减小,可以放心出港。一艘远洋货轮船长与港口部门确认气象信息后,果断下达起航指令。这句简单指令的背后,是一场围绕天气窗口的精准博弈,更是这座全球第一大港从被动避灾到主动增效的智慧转型。
作为连续多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榜首的超级大港,宁波舟山港坐拥220公里海岸线,由20个港区组成,是联通长三角与全球的重要枢纽。
然而,特殊的地理条件让它始终面临靠天吃饭的难题mdash;mdash;口袋型地形使得码头泊位集中在腹地,进出港需经虾峙门航道等狭窄水道,最窄处仅400余米,湍急水流与复杂地形交织;岛屿环绕易催生团雾,全年海雾平均影响时长达400-500小时,加上大风、强对流等天气影响,过去全港因天气导致的年停工时长高达800-1000小时。
码头需求增长,天气却不配合,吞吐量提升如同被束缚了手脚。宁波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林林道出昔日困境。
转机来自一套由气象海事港口联合研发的预警预控系统。该系统整合气象、海事、港口、水文等多源实时数据,实现分钟级预报推送和灾害天气专属模块化管理。
据统计,今年1-6月,在该系统加持下,港口雾航管制次数同比下降10%,大风管制时长下降20%,新增近200小时作业窗口,保障1.9万艘次船舶安全通行,折合货物吞吐量3700万吨,直接经济效益达1.6亿元。
更重要的是,气象、海事、港口三方构建的四早联动机制,让预报预警真正转化为运营效能。
今年11月上旬,面对冷空气侵袭,地中海航运公司原计划取消进港。我们主动沟通,展示系统分析结果,说明港区风速会比东海低1-2级,还提供了未来10天的专属预报和安全预案,最终赢得了信任并顺利靠泊。宁波舟山港调度中心副主任连胜说。
气象预报越准,心里越有底。连胜表示,2024年春季大雾期间,气象支撑保障了693艘次船舶高效作业,保障矿石572.2万吨,原油60.8万吨,保障集装箱261.5万标箱安全装卸。
除了大风、海雾,宁波市气象部门还研发出靶向式雷电监测预警系统,实现雷电精准狙击,并构建了强对流三道警戒圈预警体系。基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,研发出气象数字员工天机机器人,实现自动分发靶向式沿岸预警。目前,服务覆盖317个跨部门工作群和20余个应用场景,累计推送预警近10万条,服务超5万人次。
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,加强气象、水文、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,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。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孔扬表示,宁波气象局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围绕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,完善大风、海雾等影响港航的精细化立体监测网,加强AI与港航预报融合,依托数字化平台深化跨部门协作,全力提升服务质效与保障能力。
站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12楼露台向外眺望,东海之滨延绵的海岸线上,身长数百米的国际集装箱巨轮静静停靠,高耸桥吊起起落落,货物装卸井然有序。日前,记者随高质量发展中国行middot;从妈祖到MAZU全民早期预警中国实践主题报道组走进这一全球第一大港,揭秘其破风而行的硬核秘诀。
港区风力减小,可以放心出港。一艘远洋货轮船长与港口部门确认气象信息后,果断下达起航指令。这句简单指令的背后,是一场围绕天气窗口的精准博弈,更是这座全球第一大港从被动避灾到主动增效的智慧转型。
作为连续多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榜首的超级大港,宁波舟山港坐拥220公里海岸线,由20个港区组成,是联通长三角与全球的重要枢纽。
然而,特殊的地理条件让它始终面临靠天吃饭的难题mdash;mdash;口袋型地形使得码头泊位集中在腹地,进出港需经虾峙门航道等狭窄水道,最窄处仅400余米,湍急水流与复杂地形交织;岛屿环绕易催生团雾,全年海雾平均影响时长达400-500小时,加上大风、强对流等天气影响,过去全港因天气导致的年停工时长高达800-1000小时。
码头需求增长,天气却不配合,吞吐量提升如同被束缚了手脚。宁波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林林道出昔日困境。
转机来自一套由气象海事港口联合研发的预警预控系统。该系统整合气象、海事、港口、水文等多源实时数据,实现分钟级预报推送和灾害天气专属模块化管理。
据统计,今年1-6月,在该系统加持下,港口雾航管制次数同比下降10%,大风管制时长下降20%,新增近200小时作业窗口,保障1.9万艘次船舶安全通行,折合货物吞吐量3700万吨,直接经济效益达1.6亿元。
更重要的是,气象、海事、港口三方构建的四早联动机制,让预报预警真正转化为运营效能。
今年11月上旬,面对冷空气侵袭,地中海航运公司原计划取消进港。我们主动沟通,展示系统分析结果,说明港区风速会比东海低1-2级,还提供了未来10天的专属预报和安全预案,最终赢得了信任并顺利靠泊。宁波舟山港调度中心副主任连胜说。
气象预报越准,心里越有底。连胜表示,2024年春季大雾期间,气象支撑保障了693艘次船舶高效作业,保障矿石572.2万吨,原油60.8万吨,保障集装箱261.5万标箱安全装卸。
除了大风、海雾,宁波市气象部门还研发出靶向式雷电监测预警系统,实现雷电精准狙击,并构建了强对流三道警戒圈预警体系。基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,研发出气象数字员工天机机器人,实现自动分发靶向式沿岸预警。目前,服务覆盖317个跨部门工作群和20余个应用场景,累计推送预警近10万条,服务超5万人次。
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,加强气象、水文、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,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。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孔扬表示,宁波气象局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围绕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,完善大风、海雾等影响港航的精细化立体监测网,加强AI与港航预报融合,依托数字化平台深化跨部门协作,全力提升服务质效与保障能力。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

